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7247
双侧完骨穴电针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徐波克
电刺激,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明显减低,而致残率相对增高。流行病调查资料指出,在我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完骨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临床疗效为指标, 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疗后组间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愈显率80%, 对照组愈显率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9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完骨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完骨穴;电刺激;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 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明显减低, 而致残率相对增高。流行病调查资料指出, 在我国脑卒中后约3/4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 其中尤以后遗瘫痪最为常见。因此, 如何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寻找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案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作者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运用针刺双侧完骨穴结合电刺激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深圳徐兴堂中医馆治疗的的脑梗死患者, 共4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 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50岁, 病程2周~2年;治疗组男性10例, 女性10例;年龄最大74岁, 最小46岁, 病程10 d~3年2个月。经过统计学分析,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P>0.05)。

    1. 2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和MRI证实, 患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病情基本稳定, 排除TIA、RIND、明显智力意识障碍及有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肾)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